[備孕] 試管畢業,準備進入新階段!
孕釀_荊棘之路開花結果從急診開始的人工生殖之路
由於老公年紀比我長,算是晚婚的緣故,我們從雙方家長見過面,正式開始談婚事時,就開始備孕了。起初是去中醫診所調理身體,不過直到去年五月的一次腹痛,去掛了急診,才算是開啟我正視問題的道路。
那次急診,幾個醫生檢查後只知有發炎,卻無法確知真正的發炎部位。最後判了一個「骨盆腔發炎」,開了消炎藥,要我三天後到婦產科回診。
三天後,我已經什麼事也沒有了。醫師轉而詢問,我有沒有其他婦科問題,我便告知了自己一直月經不規律的事。經過檢查後,醫師診斷,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,並開了阻止血糖上升的用藥,來處理胰島素阻抗的問題。
我查了相關的資料,也和一些女性朋友討論。有位學姐知道我在備孕,便建議我問問看醫師,看我能不能吃肌醇助孕。於是我便在回診時詢問「有朋友建議我吃肌醇,這方面想請教醫生的意見......」醫師的回答讓我有點嚇一跳「是沒關係啊,不過那是要懷孕的人才要吃的,你不是還沒結婚嗎?」我的資料上明確地寫著「已婚」,醫師卻連看都沒看就這樣說,而且先前要做陰道超音波檢查時,才說了「既然已婚了,那應該可以做吧?」之類的話。
說實話,跟這個醫師的相處過程中,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、小小的不愉快。不過大醫院的醫師每天都要面對許多病患,記不清每個病患的狀況也是滿正常的。我就不提這位醫師的姓名了,畢竟我還是有受到他專業的協助。
總之,和醫師確定了要備孕的事,他安排了後續的,如輸卵管攝影等檢查。並要我也帶老公來做精液分析。經過詳細檢查過後,確認我的輸卵管是暢通的,但由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帶來的排卵問題,加上老公的精子數量雖然很多,但活動力大概是勉強及格而已(醫師表示,這個跟年紀無關,主要是受遺傳影響),建議我們採取人工生殖,提高受孕機率。
目前台灣可以用的人工生殖方式有兩種:一種是人工授精(會在體內受精),另一種是試管嬰兒(體外受精)。後者成功機率較高,但相對的費用也高出許多。所幸在公婆的支援下,我們決定採取成功機率較高的試管嬰兒。
(P.S:自2021年7月起,政府將擴大人工生殖補助,且無論是醫院或專門的診所都可以申請。)
我所做的試管嬰兒療程大概分為幾個階段:打排卵針、破卵、取卵、受精、凍胚、培養子宮內膜、植入、確認懷孕與否
打排卵針
每天得往自己的肚皮扎針,用針劑刺激卵巢、使其產生多顆卵泡並發展。過程中,必須定期回診觀察卵泡發展情形。
破卵、取卵及受精
卵泡發展到理想的大小,就會打破卵針,幫助卵泡破裂排出成熟的卵子,並鎖定破卵時機來取卵。
取卵手術必須全身麻醉,醒來之後就會知道取到了幾顆卵子。同日,老公也須取精。接著,便會在實驗室完成受精。也可以選擇顯微注射法,提高成功機率。
凍胚
受精卵培養到第三天或第五天,若發展良好,便會冷凍起來,等待植入。
也可以選擇在同一週期植入新鮮胚胎,但要視身體狀況和醫師判斷。
培養子宮內膜
醫師會開藥增厚子宮內膜,並定期以陰道超音波觀察子宮內膜的狀態,決定植入的時間。
植入
植入雖然也算是手術,但完全是清醒的。醫師會撐開陰道,將管子伸進去,並植入事先解凍的胚胎。
這個部分其實不太舒服,不適的程度大概僅次於輸卵管攝影吧。
確認懷孕與否
醫師會約時間,抽血檢測Beta-HCG值,以這個數值來判斷是否懷孕,這個結果會比市售驗孕棒的驗尿法精確。
有點沮喪的那些日子
過程中,每日要打針、吃藥,腹部一塊青一塊紫,還伴隨著腹脹、腹痛、頭痛、噁心等各種症狀,說不定比小時候做化療的那幾年還難受,做化療的日子還不至於每天都那麼難受......所以,當驗孕沒有結果,又恰巧遇到大學同學生了孩子的那時候,我是很崩潰的。
不過,逢連續劇「未來媽媽」上檔(雖然我不敢看),相關的討論開始多起來,也看到很多不同的節目分享一些經歷多次試管療程,仍然沒有放棄的媽媽,加上有批踢踢好孕板,我才撐過了那段時間。
再次挑戰試管療程
過了農曆年,我們決定另外找其他醫院或診所。最後,決定找前北榮醫師,目前正在佑昇診所服務的李新揚醫師。三月中,我們到診所報到。先由護理師做初步詢問,整理成簡歷給李醫師,並附上先前在醫院做的,相關的檢查報告。李醫師也很仔細地閱讀、詢問了簡歷上的記錄和報告的內容。然後安排了抽血和超音波檢查,並約了兩天後看報告。
看報告當天,確認沒有其他問題,便決定直接進療程了。李醫師著名的便是以長效型針劑為中心的治療方針,不過考量到我先前的狀況,追加了短效型的,也就是必須每日自行施打的針劑。
波瀾
就在取卵日前兩日,超音波照到了疑似肌瘤的陰影。不過醫師認為其大小還不致於影響取卵,便安排了取卵後的子宮鏡檢查。取卵手術和子宮鏡檢查都由同樣為北榮出身的鄭欣宜醫師執行。
取卵很順利地取到15顆卵,比起第一次在醫院取到的7顆多了超過一倍。其中一半採取了顯微注射授精,另一半則採取了一般的授精法。不過後來並不是每顆都有良好的發展,第三天凍了2顆,第五天凍了4顆,最終只留下這6顆凍胚。
子宮鏡檢查的部分,發現是息肉而非肌瘤,由於事先選擇了全麻,所以在老公的同意下,鄭醫師當場就進行了刮除手術。事後並未有不良反應,很謝謝鄭醫師!
四月,因為夫家很親近的親戚長輩逝世,加上家中長輩也突然病倒,家中一片忙亂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只得一個人去做植入。不過,能看到兩顆胚胎解凍後的照片,以及胚胎植入後的超音波畫面,心情比上一次植入時振奮許多。還收到了好孕糖~
五月上旬,抽血檢驗Beta-HCG有220,算是初步的成功。不過,未照超音波,實在很難確定是否有著床在正確的位置上,因為某個原因無法去回診,就這麼提心吊膽地等到六月上旬才回診。
畢業
這次回診,順利地照到了兩個胚胎,頭已經可以很明確的看得出來,兩個人連心跳都很同步的衝到177bpm!
根據身長推斷大約是8週大,實際植入後的日數是42日,發展是有符合的!(註:所謂的孕期40週,通常是從最後一次月經的第1天開始算的,一般排卵日大約會落在第14至15天,所以「週數」會多2週。如果是不確定排卵日的孕婦,原則上就是用胎兒的大小來推算「週數」。)
順利地從佑昇畢業了,真的很謝謝兩位醫生,以及佑昇、木生兩個診所的醫護人員、工作人員!